患尘肺病母亲对摄像机托孤希望幼子被收养(图)

2012年12月03日15:25  四川在线-天府早报 微博
重病妈妈对着摄像机“托孤”。 重病妈妈对着摄像机“托孤”。
10岁娃紧拉住妈妈生命之绳。 10岁娃紧拉住妈妈生命之绳。
10岁娃紧拉住妈妈生命之绳。 10岁娃紧拉住妈妈生命之绳。

  一对母子的绝境与希望

  重病妈妈对着摄像机“托孤”

  3年前,丈夫因尘肺病去世,留下两个孩子和脑子有问题的老母亲

  1年前,悲剧再度降临这个家庭,孩子们的妈妈也感染上尘肺病

  请一个好心的家庭能收养他们,不需要这个家庭有多么富有,只需要给我儿子一点父爱母爱,让他们可以继续读书,能读多久就读多久。”

  ——杨能芬

  33岁的杨能芬是贵州怀仁市茅台镇人,今年年初,她突然发病,后被确诊为结核、尘肺病。经历过3年前丈夫因尘肺病亡故,杨能芬心里非常清楚,自己剩下的日子也不多了。

  幼小的儿子,却是病重妈妈最大的心病。昨日中午,支开儿子后,杨能芬对着本报记者、志愿者和摄像机留下两段话:一段“托孤”,希望有好心人收养两个年幼的儿子,让他们继续读书;一段话留给两个儿子,让他们懂得感恩。

  【“谢谢你一直照顾我,拜托帮我把两个娃娃带大,一定要让他们继续读书”】

  正月里,临终前的父亲最放不下两个儿子

  1997年—2004年期间,杨能芬和丈夫胡继开在当地一家公司的工程队打工,当风钻工。2010年正月,丈夫因尘肺病三期不治身亡,临终前,胡继开叫两个年幼的儿子跪在杨能芬面前:“谢谢你一直照顾我,拜托帮我把两个娃娃带大,一定要让他们继续读书!”看着妻子点头答应,胡继开才在杨能芬怀里溘然长逝。

  丈夫过世后,不但留下一对年幼的儿子,还有近10万元债务和一个72岁、脑子有点问题的老妈妈。卖宅基地、卖土豆,杨能芬好不容易还清了外债。再艰难的日子,她都坚持让两个儿子读书,如今,大儿子已经读初二,小儿子也开始上小学4年级。

  【“我心疼这两个孩子,如果我就这么走了,以后他们回家连个依靠的人都没有”】

  两年后,尘肺病的魔魇再度降临这个家庭

  满以为一家人可以再无牵挂地过日子,不料,今年年初,杨能芬突然发病,咳嗽不止,浑身疼痛。借钱到遵义、重庆两家医院检查,均确诊为:结核、尘肺病。“当时我一听说尘肺病,就晓得治不好了。”没钱在医院继续治疗,杨能芬带着一些药回到家中。

  进入10月,天气渐渐寒冷,杨能芬的病情也突然加重。浑身疼痛无力卧床不起,不管去哪,都是靠14岁的大儿子背上背下,就是每天的做饭,也只能等晚上大儿子放学后回家做。72岁的老奶奶因为脑子出问题,还经常跑出去不知道回家,儿子们放学后,还得四处去找老人。“我心疼这两个孩子,如果我就这么走了,以后他们回家连个依靠的人都没有,而且我也答应了他们的爸爸要把他们带大。”凭着对丈夫的承诺,杨能芬又四处凑借了1万元,让朋友把她和小儿子胡镓豪送到华西第四医院。从此,兄弟俩分开在两地,大的照顾奶奶,小的照顾妈妈。

  【“养你们和生你们一样难,你们要像对我一样孝顺收养你们的人,要懂得感恩”】

  重病中,母亲托孤希望儿子们能继续读书

  经历过丈夫亡故的杨能芬对自己的病情非常清楚。昨日下午,杨能芬支开豪豪后,对着天府早报记者、志愿者和摄像机留下了两段话。一段话托孤,希望两个儿子有人收养;一段话留给两个年幼的儿子:“养你们和生你们一样难,你们要像对我一样孝顺收养你们的人,要懂得感恩!”

  杨能芬的丈夫家只剩一个脑子有问题的老奶奶,自己家中父母早逝,有两个妹妹和一个弟弟,“但他们都住的泥巴房子,只是能吃一口饭,我想让儿子继续读书的愿望他们完不成。”

  小学都没读完的杨能芬为什么执意让两个儿子读书?她说,自己和丈夫都没有文化,所以只能做苦力,“做了苦力都不知道怎么保护自己,希望我的儿子多读点书,可以保护自己和亲人。”

  对着镜头,杨能芬哽咽道:“把儿子带到独立,让他们读书是我最大的梦想,本来该由我来完成的,但是现在我完成不了了,请一个好心的家庭能收养他们,不需要这个家庭有多么富有,只需要给我儿子一点父爱母爱,让他们可以继续读书,能读多久就读多久。”她努力“推销”自己的两个儿子:“我的儿子很孝顺,真的很孝顺!”

  一种牵挂>>>

  电话那头大儿子的生活

  只要病情稍微轻松一点,杨能芬就会与大儿子通电话。让她欣慰的是,大儿子已经学会照顾自己和奶奶:“每个星期六和周末,早晨7点,大儿子会和他舅舅一起出去背钢管,背到晚上8点,一天能挣50元,是他和奶奶一周的生活费。”

  但也有让杨能芬揪心的时候,经常打电话时,大儿子说:“奶奶又跑了,不晓得跑哪去了,我先去找奶奶。”每当这种时候,杨能芬的心就揪紧了,直到大儿子再次打来电话,说奶奶已经找到。

  杨能芬总是叮嘱她的两个儿子:“一定要对奶奶好,她只有你爸爸一个儿子,我们不对她好就没人对她好了!”杨能芬说,她现在最怕听到的就是大儿子在电话里说:“妈妈,你好久回来嘛?奶奶又跑了!”

  记者手记>>>

  孩子恐惧的背后有一份关爱

  【昨日录音的最后,杨能芬说,“我想谢谢成都的好人们,你们的友爱让我坚持到今天,虽然我知道自己没有多少日子了,但因为你们,让我第一次感觉到被关怀的温暖。”】

  12月1日,成都树德中学高二年级11班班主任带着几个学生来看望杨能芬母子,哥哥姐姐送了豪豪一个遥控小汽车,那是他10年来玩过的最好的玩具,豪豪爱不释手。

  昨日中午,豪豪给妈妈买来饭,看见有我们陪着妈妈,就拿了遥控车去走廊上玩。突然,杨能芬喝水被呛住,憋得双眼翻白,记者冲到门口叫来护士,就在护士给杨能芬施治的时候,豪豪抱着他的遥控小车悄无声息地进来了,放下小车,不停递纸给妈妈擦拭吐出来的脏物。那一刻,记者在豪豪眼里第一次看见紧张、担忧,还有恐惧。

  在华西第四医院中毒科的帮助下,11月15日,大爱清尘救助基金破例紧急援助,将杨能芬纳入救助计划。

  11月22日,著名演员陈坤的2万捐款抵达成都。从没进过电影院的豪豪那个周末央求志愿者带他去了电影院,他想看看救妈妈的陈坤叔叔,可惜,那个档期没有陈坤的片子。

  天府早报记者杨丹

  摄影方炜

  一对母子的绝境与希望

  10岁娃 紧拉住妈妈生命之绳

  洗碗时趴在台上才够得着水龙头,他还关心旁人需不需要热水

  别人送给他几个小橘子,他执意要让给帮助他和妈妈的护士吃

  后来我才看到那个小小的娃娃推着一个女病人去做检查,再后来,我发现每次那个女病人去做检查,都只有这个小孩子推着去。”

  ——护士张晓燕

  10岁的胡镓豪,恐怕是华西第四医院中毒科有史以来最小的“监护人”,妈妈杨能芬的医疗文书甚至病危通知书都是由他代签。半个月前,他和14岁的哥哥胡镓镓做了分工,哥哥留在贵州老家照顾脑子有问题的奶奶,他随病重的妈妈远赴成都,担起照料妈妈的重任。

  11月28日下午,走进华西第四医院住院部4楼的+47病房,那是天府早报记者第一次看见胡镓豪和他的妈妈杨能芬。而在医护人员的眼中,胡镓豪是个“太懂事”的孩子……

  【“她完全丧失劳动力,甚至已经失去照顾娃娃的能力,这么乖的娃娃以后怎么办?”】

  教授眼中的豪豪:“懂事,太懂事了”

  杨能芬并不是中毒科主任朱启上教授主管的病人,注意到杨能芬,是因为豪豪。“那天中午我看完门诊回来很晚了,吃完午饭我去水池洗碗,看到一个好小的孩子在洗碗,身子几乎趴在台子上才够得着水龙头。当时娃娃占着热水龙头,看见我洗碗,突然很细心地问我,阿姨,您要不要热水洗?”朱教授说,自己当时很惊讶,“这个娃娃好懂事。”

  快洗完的时候,朱教授发现豪豪在用勺子舀着碗里洗洁精的泡泡玩,不禁饶有兴趣地多看了几眼,懂事的豪豪立即问:“阿姨,您要不要用洗洁精?”说起豪豪的时候,朱教授一直重复着一句话:“懂事,太懂事了!”

  从那时起,朱启上就开始留意豪豪母子俩,也不禁为母子俩暗暗担忧:杨能芬是尘肺病三期,这是尘肺病中的最高期别,病情已不可逆,肺功能重度损害,甚至已经到了无法完成肺功能检查的地步。“任何一个感染或者并发症,哪怕是感冒,都可能加速病情恶化。”她担忧地说:“她完全丧失劳动力,甚至已经失去照顾娃娃的能力,这么乖的娃娃以后怎么办?”

  当朱启上知道豪豪母子连饭都吃不起的时候,一面动员科里的同事捐款,一面悄悄让手下的护士帮母子俩申请“大爱清尘”的援助。

  【“后来我们才知道,妈妈不点头,他不会吃外人给的东西。”】

  护士眼中的豪豪:“这孩子,懂得感恩”

  张晓燕是中毒科的护士,认识豪豪却是从一次误会开始的。“那天上班,我看到一个小娃娃,推着轮椅飞叉叉在病房里跑,以为是哪个娃娃在耍轮椅,还跑过去制止。”说起初识豪豪,张晓燕有点歉然:“后来我才看到那个小小的娃娃推着一个女病人去做检查,再后来,我发现每次那个女病人去做检查,都只有这个小孩子推着去。”

  后来,张晓燕专门去问他们病房的主管护士,才知道母子俩来自贵州,小孩子就是豪豪,豪豪的爸爸几年前因为尘肺病已经去世,现在妈妈又发病,也是尘肺病。

  张晓燕说,杨能芬是11月10日急诊入院进来的,入院后两次下达病危通知书,两次胸腔穿刺抽积液,每次,都只有小豪豪寸步不离守在她身边。“有一天,杨能芬病情突然危急,豪豪为了照顾妈妈,错过了午饭,所有的医生护士都心痛这个懂事的孩子,我们凑钱去给他买了好多吃的,送到面前他却不动,眼睛看着妈妈,后来我们才知道,妈妈不点头,他不会吃外人给的东西。”

  豪豪的乖巧懂事孝顺,渐渐赢得医护人员的喜爱,张晓燕给豪豪拍了几张照片,发在微博上,又动员医院的护士们给豪豪母子捐钱捐物。这一切,小小的豪豪都记在心里。有一天,豪豪在护士站玩耍,护士长给了他几个小橘子,他却捧着橘子找到张晓燕,把小橘子往她手里塞,还很“强硬”地“命令”张晓燕:“必须吃!”张晓燕感叹:“这孩子,太懂得感恩!”

  新闻链接>>>

  大爱清尘基金

  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大爱清尘基金,源自2011年6月15日著名记者王克勤联合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共同发起的“大爱清尘·寻救中国尘肺病农民兄弟大行动”,专项救治在死亡线上、缺失救助与关心的中国600万尘肺病农民。2012年3月,经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批准成为独立基金。

  现场特写>>>

  阳光下,衰弱的母亲 坚强的儿子

  【病床上,身体单薄的杨能芬安静地躺着,胡镓豪跪在床尾,两只小手在妈妈腿上捏拿。杨能芬说,每天儿子都会这样给她按摩。】

  看见志愿者和记者走进来,胡镓豪甜甜地叫了声“阿姨”。病房里很安静,其他两个病友都在家人的陪伴下去楼下晒太阳了。豪豪也想让妈妈晒晒太阳,那天的阳光可是蓉城久违的,他跳下床拉开窗帘,刺目的阳光一下穿过窗外银杏金黄的树叶洒落在杨能芬脸上,杨能芬举手遮住眼睛,豪豪赶紧将窗帘关上:“妈妈,我还是推你下去晒。”

  娴熟地帮妈妈穿好袜子、裤子和衣服后,豪豪把靠在墙边的折叠轮椅打开,爬上床,连抱带拉地把瘫软的妈妈半抱起来,给她穿上一件夹衣,又拿出一把白色梳子,跪在妈妈身后给她梳头,还对我们说:“要先按住头皮再梳,不然扯着会痛。”

  在大家的帮助下,豪豪把妈妈架上轮椅。别人十几秒钟完成的一个动作,母子俩折腾了几分钟。总算来到医院旁边的花园,豪豪推着轮椅到处找阳光最丰盛的地方。花园里的泥巴地凹凸不平,好多时候,他不得不躬起背,上身前扑,双脚使劲蹬地,用尽全身力量才能推动轮椅,苍白的小脸被涨红,原本短得挂在脚踝骨上面的灰色运动裤也越发收缩到小腿上。

  感人瞬间>>>

  那颗糖,甜在嘴里痛在心里

  豪豪虎头虎脑的小脸格外娇嫩,但仔细一看,却发现孩子右脸颊有一条粉红色的疤痕,上面很多地方的结痂都还没有脱落,跑热了的孩子不时下意识伸手去挠。那道伤口很长,从额头一直到下颌,宽的地方有一粒米大小,这显然是一条新伤口。问他怎么来的,他满不在乎地笑笑:“烂铁划的”。

  杨能芬喘着气向我们讲述了伤口的来历:一个月前,杨能芬已经病重到不能下床,上厕所都是由14岁的大儿子背着去,两个儿子中午饭只能在学校吃。从那时起,豪豪每天放学都会给妈妈带一颗糖回家。“那天他放学发现身上没钱买糖了,就去捡烂铁卖,扯一根烂铁条的时候,那铁条弹起来,从他脸上划过。”

  豪豪如愿以偿拿着给妈妈的糖跑回家时,脸上的血还在汩汩流,杨能芬只能躺在床上,看着小儿子拿纸一张一张抹脸上的血,“地上丢了好多血纸。”

  那晚,儿子残留血迹的小手把剥好的糖放进杨能芬嘴里的时候,妈妈没有像往日那样推让,顺从地吃了,那糖,甜在嘴里,那痛,留在心里。

  天府早报记者杨丹

  摄影方炜

 

 

(编辑:SN047)
分享到:

猜你喜欢

换一换
保存  |  打印  |  关闭
  • 新闻计生委:流动人口可就地办理准生证
  • 体育CBA-麦蒂23+9青岛4连败 广东取3连胜
  • 娱乐新闻联播主播揭秘片尾聊天:今天没播错
  • 财经湖南副省长:希望三一继续留在湖南发展
  • 科技小米盒子或瘦身再上市:定位手机配件
  • 博客实拍松花江雾凇奇观 街拍美国豪放裸背女
  • 读书揭秘:中国境外三个神秘的汉人政权
  • 教育8岁小学生“失恋”大哭 被iPhone夺爱
  • 育儿女麻醉师用嘴吸出新生婴儿肺中胎粪